
舞者常見肌肉拉傷與關節扭傷
舞者最常受傷的部位集中在下肢和下背部。常見診斷包含下背部扭傷、腳踝扭傷、跟腱發炎、脛後肌發炎以及髖關節扭傷。(Vera et al., 2020) 研究顯示,腳部和踝關節約佔專業芭蕾舞者傷害的六成以上(Katakura et al., 2023)。其中扭傷及拉傷是最常見的舞蹈相關傷害類型。 這通常是複合性的原因導致這些傷害,調查發現,疲勞是舞者受傷的首要因素,其次是長期重複單一動作所累積的壓力。此外,肌力不平衡與較差的動作與姿勢也會增加特定部位的負擔。許多舞者擁有較好的關節柔軟度,如果缺乏足夠的肌肉穩定支撐,這種優勢可能導致關節不穩定而容易受傷。
預防策略
1.充分熱身與緩和 在每次課堂、排練或演出前,進行完整的熱身。例如動態熱身(關節活動操、輕度有氧運動等)能逐步提高心率和血流, 使肌肉預熱並改善供氧,減少僵硬與肌肉疲勞。演出結束後則應該做適當的緩和運動和伸展,有助於肌肉放鬆和恢復。
2.加強核心與下肢肌力 強化核心肌群以及腳踝、膝蓋、髖關節周圍的肌肉,有助於提升關節的穩定性與動作控制能力。肌力與耐力訓練能平衡 肌肉發展,避免因某些肌群過弱或過強而產生代償動作,預防姿勢不良和過度使用傷害。
3.充足休息 務必確保充分的休息與睡眠,讓身體組織有時間修復。疲勞累積會嚴重降低協調和肌力,使受傷機率大增。
受傷了怎麼辦?
急性期 (PEACE): 首先是 保護(Protect),立即停止所有舞蹈動作,避免讓受傷部位承受再次的壓力。接著是 抬高(Elevation),將患部抬高至高於心臟的位置,能有效減緩腫脹。避免抗發炎藥物(Avoid anti-inflammatories)則是在提醒,非必要情況下應避免使用消炎藥,以免干擾身體自然的癒合機制。加壓(Compression)則是對患處輕度加壓,幫助控制腫脹與內出血。最後,教育(Education)則是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提供正確的衛教與傷勢說明,協助患者在後續過程中恢復功能並避免再次受傷。
亞急性期復健 (LOVE) : 負荷恢復(Load)是指適當的徒手介入與功能性肌力訓練,能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與強化。樂觀態度(Optimism)則強調心理狀態在康復中的角色,研究指出積極正向的心態有助於疼痛調節與復原進程。增加循環(Vascularisation)透過進行如快走、游泳等溫和的有氧運動,有效促進血液循環,加快組織修復速度。最後是 漸進運動(Exercise),意指透過階段性且計畫性的練習,逐步恢復柔軟度、關節活動度、平衡能力與整體動作控制。
參考資料
- Katakura, M., Kedgley, A. E., Shaw, J. W., Mattiussi, A. M., Kelly, S., Clark, R., Allen, N., & Calder, J. D. (2023).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ot and ankle injuries in 2 professional ballet companies: a 3-season cohort study of 588 medical attention injuries and 255 time-loss injuries. 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, 11(2), 23259671221134131.
- Vera, A. M., Barrera, B. D., Peterson, L. E., Yetter, T. R., Dong, D., Delgado, D. A., McCulloch, P. C., Varner, K. E., & Harris, J. D. (2020). An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 for Professional Ballet: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Investigation. Orthop J Sports Med, 8(7), 2325967120937643. https://doi.org/10.1177/2325967120937643